临汾拼团购房58群(194)
  • 浅浅:这个楼盘到底好不好?
  • 雪花飘飘:好的呢。
  • 零:这个楼盘周边环境设施怎么样?
  • 英雄:我去看过,很齐全。
  • 牛转乾坤:这个楼盘价格波动大么?
  • 日记本:这个楼盘性价比高。
  • 回忆:我建议你们去楼盘看看。
  • 大头:也可以直接咨询置业管家。
  • 吃了么:什么时候大家一起去看看啊。
  • 蓝天:上周我已经签合同了。
102人申请入群

全国人均住房面积40.8平 你家达到这个数了吗?

发布时间: 2017-07-10 15:00:49

来源: 和讯房产

分类: 政策法规

427次浏览


范雨素终究还是被遗忘了。

(范雨素,湖北襄阳市襄州区打伙村人,初中毕业,育儿嫂,单身母亲。空闲时,她用纸笔写了十万多字。一夜“被网红”后她选择了消失,在命运拙劣装订的背后,她过着颇具魔幻现实色彩的生活。)

这也没什么可感叹的,如果不是她的那些文字,本来关心她的人就寥寥无几。

读完《我是范雨素》后,有多少人在被感动的同时,却在心里庆幸“我不是范雨素”?

就像郝景芳的《北京折叠》,她怀着深深的同情写老刀这样一个底层人物,笔下却自觉不自觉地流露出中产阶层的优越感。

这个世界,总是在残酷中带着温情,或者在温情中带着残酷。

北京有一条河叫温榆河,这条河在上世纪90年代就和高档别墅联系起来。在河的上游,财富人群聚集在略显神秘的中央别墅区。有车辆在附近经过时,车里的人总会怀着羡慕的眼神打量这里的一切。

没有人注意到,温榆河下游还有个皮村。

皮村是一个位于城乡结合部的城中村,范雨素在这里已经住了十年。在她租住的仅有8平米的房间里,有一块大玻璃,范雨素说,每当阳光透过玻璃洒进屋子,她都会感到“特别幸福,有安全感”。

这么简单的一句话,读来却令人心酸。

低产阶层

范雨素的故事是一部活脱脱的《北京折叠》。在三个互相折叠的空间里,范雨素也像主人公老刀一样穿越过。

郝景芳在《北京折叠》中,将未来的北京划分为三个空间。第一空间生活着当权的管理者,第二空间生活着中产阶层,第三空间则是底层人群,三个空间昼夜交替折叠,轮流苏醒。小说主人公老刀年近50,是第三空间的一名垃圾工,为了赚钱让女儿上好一点的幼儿园,老刀冒险穿越到其他空间送信。

然而,很多人并没有被折叠在这三个空间里,他们既不是底层,伸手也够不着中产阶层,更别提上层了。他们被夹在底层和中产之间,忙碌而挣扎地活着。

这个群体人数庞大,我们姑且称之为“低产阶层”。然而,如果想给这一群体画一幅肖像,并非易事。

我的朋友郑勇就自称是“低产阶层”。他在北京一家民营企业工作,年薪10万左右,在郊区大兴有套60多平米的一居室,房子是几年前房价还没大涨时贷款买的。如果换成现在,这样的房子他已经买不起。他每个工作日都奔波于大兴和朝阳门之间,挤地铁上下班,来回要三个多。

在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,年薪10万至20万,没有房子,或在郊区有套小户型但每月还要还贷的人群,都可以归入低产阶层。此外,过去那些在北京购买限价房的“夹心层”,也是典型的低产阶层。

在资产主导的时代,如果仅以工资划分人群,会得出看似合理、实则荒谬的结论。一个月收入4000、却在拆迁后得到四套房的北京土著,与一个月收入1万5、在北京租房住的北漂白领相比,谁在财务上自由度更高,还用说吗?

1万5的月薪按理说已经不低了,但在北京畸高的房价面前,不过是杯水车薪。记得《蜗居》播出时是2009年,北京新房均价每平米刚过1.5万元,已经让很多年轻人“望房兴叹”。如今,房价相比8年前翻了近四倍,收入涨幅在一路狂飙的房价前根本不值一提。

实际上,没有房子,即使工资高,也只能寄居在“低产阶层”。

中产的恐惧和焦虑

“身份焦虑的本质是一种担忧:担忧我们无法与社会设定的成功典范保持一致,担忧我们失去身份与地位而被夺去尊严与尊重。”英伦才子阿兰·德波顿在《身份的焦虑》中这样写道。

在中国版的“镀金时代”里,低产阶层拼命想挤进中产阶层,中产阶层却在担忧有一天会一脚踩空跌落下去,当然,他们不会直接跌落到底层,而是跌入“低产阶层”。

谁更焦虑?显然是中产阶层。英国《金融时报》说,中国中产阶层大概是世界上最焦虑的人群。

这话大体是没错的,低产阶层如果努力工作,外加机遇,晋身中产并不遥远,但中产如果想再上一个台阶,跻身顶层的精英财富人群,就难上加难了。相反,一个错误的抉择,就能让一个人从中产阶层摔下去,很多人被深深的不安全感包围。

直到现在也无人知晓,两年前那轮惨烈的股灾消灭了多少中产,但这个数字一定不会少。我身边就有好几个朋友损失巨大,其中一位朋友,在上轮股灾中折损了近一半身家,400多万瞬间灰飞烟灭。

除了股市对财富的空开洗劫,每波房价大涨也是财富重新分配的过程,不合时宜地卖掉房子,就是将自身财富转移给别人。

一位前同事2003年就在北京西二环边买了房子,但她2010年回西安(楼盘)发展,仅以目前市价的1/4就把房子卖了。关键是,她回西安后竟然一直没有购置房产,最开始是把卖房的钱拿去炒股,赔了一些钱后就不再炒,改为投资理财产品,目前这些钱已经大幅贬值,她悔不当初。

而很多人连后悔的机会都没有,因为他们从来都没攒够钱买过房子。

不得不承认,房子在社会分层过程中扮演的角色,远比我们想象得复杂。由于精英财富人群拥有较强的资产配置能力,可在楼市上升周期超配房产,不断飙涨的房价带来的“马太效应”,使得富者愈富,贫者愈贫。

被高房价割裂的人群,已成为保罗·克鲁格曼所言的“隐藏在众目睽睽之下的,令人不安的真相”。

我们不是范雨素,但我们每个人,都活在惊心动魄的基尼系数里。

责任编辑: linfen

团购报名

最新楼讯
楼盘导购更多>>
购房指南更多>>
小编推荐
订阅楼市楼讯